返回列表
重要资讯

张一鸣的“新抖音”,开始带货了!

来源:电商天下

作者 | 文韬

当剧情开始卖货,故事也变得更值钱了。

10月份,红果短剧悄悄上线了“搜同款”功能用户追剧点暂停,屏幕弹出“搜同款连衣裙”“搜同款腕表”等提示

再点进去,直接跳转到抖音品牌旗舰店,点击、下单、支付,一气呵成。

想象一下,剧情刚煽情完,下一秒你就买走了女主的耳环。

这不是广告,而是带货革命的信号

目前,红果短剧已在小范围测试带货功能,“搜同款”几乎覆盖平台所有短剧。

数据显示,2025年6月,红果月活达2.12亿,同比增长179%,超过优酷,与B站只差1300万。

两年前,它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免费短剧App,如今,稳坐行业头把交椅。

而现在,它要干的事,是让剧情直接变成商品。

剧情带货

张一鸣的秘密武器

红果短剧的“搜同款”功能,长得几乎和抖音一模一样。

这不是巧合。

一位接近字节的知情人士透露,红果搜同款带货功能是抖音的基础功能,现在抖音将该功能复制到了红果上。

换句话说,红果的底层逻辑已经被彻底抖音化如今它不只是一个短剧App,而是一个剧情外壳下的电商流量池

以爆款短剧《盛夏芬德拉》为例。

观众暂停剧情时,会弹出“搜同款腕表”“搜同款衬衫”。

推荐页里的商品全部来自抖音品牌旗舰店,甚至无需跳转,站内就能购买。

老剧也没被放过。《好一个乖乖女》《家里家外》同样覆盖搜同款。

带货主力集中在服饰、首饰、腕表——标准的“女性爽剧”消费带。

这意味着,红果不再只是内容平台,而是内容货架。

短剧成了“兴趣电商”的天然入口。

对字节来说,这是一场闭环实验。

2024年,抖音电商GMV达到3.5万亿元,同比增长30%。

搜索和货架电商被视为下一增长引擎。

现在,抖音把“搜索带货”复制到红果,无缝接入一个拥有2亿用户的内容场景。

剧情带动购买,购买反哺内容这是一场属于算法和消费心理的精准实验。

红果短剧不只是卖故事,而是在卖场景、卖欲望。

红果短剧不得不带货

当红果带货功能被曝出,业内第一反应不是惊讶,而是终于。

因为它,确实该开始赚钱了。

过去两年,红果靠“免费短剧+爆款内容”吸走了全网注意力。

可当它成为第一平台,问题也随之而来,2亿用户,却几乎没有盈利模型。

红果曾悄悄推出付费会员,价格分三档:7天5元、1个月19元、3个月5012个月178元

结果市场反馈冷清。

短剧观众早已被免费心智锁死,付费意愿极低。

广告?

太硬核。短剧用户的节奏太快,插播广告只会让他们流失。

于是,带货成了红果唯一能“顺势而为”的商业化路径。

但问题随之而来——变现与体验的矛盾。

一位接近快手的人士透露,快手曾尝试过类似的“边看边买”机制,但失败了。

原因很简单,弹窗打断观剧节奏,用户会跳出,这在推荐算法里是负信号。

红果现在走的,正是那条“快手走过、又折回去”的路。

观察发现,目前红果带货广告加载率还不高,大约八个视频里,只有三四个出现“搜同款”。

但推荐商品存在不精准的问题点进“同款衬衫”,有时跳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品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一位头部短剧公司负责人透露,目前平台尚未与制作方进行分成沟通。

“按逻辑讲,电商带货收益应该和剧方分成,否则不合理。但我们现在完全没参与,可能还在内测。”

另一位短剧制片人则更直白:“我们也不知道红果在带货,平台没打招呼。”

显然,红果此举更像一次自上而下的商业测试

先让流量跑起来,再考虑分账。

毕竟,商业焦虑,永远比体验更快一步。

红果短剧,张一鸣的第二个抖音

红果短剧的成功,靠的是风口,也靠的是字节的野心。

2023年,短剧行业爆发。

红果凭借算法分发和“免费模式”,在半年内完成从0到1亿用户的跃升。

两年后,它月活突破2.12亿,增速虽放缓,但仍稳居第一。

这一切的背后,是字节在内容生态的重新布局。

今年5月底,字节宣布成立“短剧版权中心”,整合抖音与红果的BD团队。

新机构直辖番茄小说负责人张超,统一负责版权采购、创作者合作和内容分发。

这意味着红果与抖音短剧不再赛马,而是融合。

红果为抖音电商导流,抖音为红果内容输血这是一场彻底的生态打通。

而这场打通,也引发了短剧行业的全面内卷。

红果今年推出“剧本合作计划”:保底20万元、最高分成40%、全生命周期分账。

同时发布“演员合作政策”,为自制短剧引入分账机制,保底+激励齐上。

红果甚至还推出短剧综艺《爆发吧,短剧》,试图制造下一个“短剧版造星工厂”。

为此,演员、编剧、制作方,全被卷进这场短剧版“好莱坞梦”。

某短剧公司负责人透露,如今头部短剧演员片酬高达2-5万元/天,平台为了抢人签约不断,“抢的其实是档期”。

短剧的造星速度,也在刷新纪录。

《盛夏芬德拉》让刘萧旭、郭宇欣一夜爆红;去年火遍全网的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团宠》更让主演直接涨粉百万。

在这个新赛道里,明星不靠剧本出圈,而是靠算法。

而红果,正是那个算法的中心。

但风口之下,也有隐忧。

目前,红果的增长神话已到极限。2024年增速551%,2025年只剩179%。这意味着时间窗口正在关闭。

烧钱换来的用户,需要更高的ARPU支撑电商带货,也许是红果最后的“回血通道”。

写在最后

红果短剧的“搜同款”功能,看似小动作,其实是一次行业信号。

它意味着短剧行业正式进入商业化下半场。

过去两年,短剧是情绪生意,是爽文故事的集合。

现在,它成了电商入口、流量引擎、资本试验田。

剧情变成货架,演员变成带货员,观众变成消费者。

红果的野心不止是拍短剧,而是让所有情绪都能结算成订单。

只是,当流量与欲望被算法重新组合

我们得承认:故事,真的开始有价了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,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,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