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
重要资讯

刘强东、张一鸣,掐起来了 || 焦点

来源:无冕财经

////

抖音给京东扣上“二选一”的帽子,京东反手把“超级内容平台操纵舆论”的锅扣回给抖音,双十一成为电商新旧势力的角斗场。

本文由无冕财经(wumiancaijing)原创发布

作者:海棠葉

编辑:陈涧

设计:岚昇

双十一大促的硝烟还没裹紧战场,电商圈的“嘴炮大战”已抢先开火。

这次的主角,明面上是京东、抖音与美的三方拉扯,抖音指责京东“二选一”,京东暗骂抖音操纵平台舆论。

暗地里,实则是刘强东、张一鸣两位商界大佬的“隔空对垒”。

一个是坚守货架电商、誓守价格阵地的京东掌舵人,一个是凭直播电商逆袭、要抢核心品类的抖音创始人,从平台规则到舆论攻防,从核心品类争夺到商家资源拉扯,两人背后的京东与抖音,每一次交锋都带着针尖对麦芒的火药味。

这般“新旧势力领头人正面博弈”的阵仗,也难怪有人说,刘强东与张一鸣此刻的对峙,恰是应了“仇人见面分外眼红”。

连双十一的预热场,都成了两人商业版图之争的角斗台。

“谁动了我的价格”

一张500万罚单,掀起一场腥风血雨。

事起10月下旬,京东传来双十一加码新动作:平台加大比价巡查力度,要求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其它平台,否则就面临高额罚款

很快,“京东被曝靠二选一管商家定价”“京东二选一和促消费大方向对着干”等话题讨论度一路高涨,冲上抖音、今日头条等热榜。

随后,一条显示为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的朋友圈传出:他不仅贴图发文,更直接点名批评京东,扔下一句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”。

10月24日,京东前采销王立品等人站出来力挺老东家,说京东采销日常核心就是“比价”,目的是帮消费者拿“合理公道的价”,纯属正常商业操作,跟“二选一”压根不沾边,“竞争对手是故意‘扣帽子’,把消费者利益当成了商战的工具”

10月28日,这场口水仗突然被一张截图推向高潮。截图显示,美的因为价格没跟京东对齐,被京东罚款500万元,舆论直接因此炸锅。

接下来,双方交锋愈发激烈,刀光剑影般的对峙,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各大媒体的报道版面。

一边是京东内部人士回应,称所谓“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”、“京东二选一”频频登上抖音和今日头条热榜,甚至同一个话题反复上榜,发出辟谣信息后,相关话题仍在榜上,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,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。

另一边抖音电商内部人士也回应表示,京东以上回应,证实了京东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自主经营权这一事实;此外,京东还以巨额罚款为威胁,禁止家居家电商家参与抖音电商的平台营销活动。

再接着是具名官方人士发声。

据第一财经,京东家电家居采销杨旭在京东一个活动上表示,京东在抖音平台上没有话语权,而抖音平台利用其自身内容平台优势操纵了社会舆论,是不正当竞争的行为

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直接在朋友圈实名开炮,直言“京东二选一属实”,并抛出关键证据——京东专门组建“巡查团”紧盯抖音直播间,一旦发现商家使用抖音双十一优惠券导致价格低于京东,便开出高额罚单——单个商品罚款500万元,三个商品罚款达4500万元,且已有商家实际被罚。

简单来说,双方各执一词都认定对方理亏:抖音给京东扣了顶“二选一”的帽子,京东反手把“超级内容平台操纵舆论”的锅扣回给抖音。

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夹在中间的美的出面否认巨额罚款也无济于事,舆论场的热度依然没减。

京东没守住老三的位置

说起来,刘强东在中国商界小有名气的时候,张一鸣还不知道在哪里摸爬打滚。

早在2006年,刘强东就靠着京东亿元级的销售额,成了中关村圈子里响当当的创业者,到2010年更是借1.5亿美元融资把京东推成全国领先的自营电商,跻身商界名流之列。

而同期的张一鸣,要么在酷讯、微软这些公司从基层工程师做起,要么折腾九九房这类垂直项目试错,别说商界名气,就连稳定的事业方向都还在摸索。

这差距一直延续到十年后。2016年,抖音虽已推出并开始爆发增长,但那时的字节跳动还没攒下全国性名气,张一鸣仍处在崛起前夜;另一边的刘强东,则早已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杆: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敲了钟,上市时市值就突破260亿美元,商业地位稳固。

这种实力分野,还直接体现在了后来双方的商业合作中。

抖音日活用户突破6亿成为国民级平台,京东也摇身一变成为抖音广告业务的“第一大金主”。数据显示,仅2023年双十一期间,京东在抖音的广告投放额就超20亿元,远超其他品牌。

然而,一场悄无声息的洗牌发生。

2025年初,中国电商平台的最新交易额数据出炉,阿里依旧稳居榜首,拼多多紧随其后,抖音电商却一跃成为第三大电商平台,而曾经“电商双雄”之一的京东被挤出了前三。

这是行业座次十年未有的大调整,也是京东十年来的首次滑坡

事实上,早在新格局初定之前,刘强东就尝试力挽狂澜。

2022年12月年终总结复盘后,会场上出现的一系列犀利而直接的词藻一反常态被媒体和坊间流传,会后2000名中高层集体降薪,同时一线员工福利大幅提升。

那一年,诸神隐退,黄峥自拼多多退休后“人间蒸发”,马云漂泊东京,张一鸣出现在新加坡街头统筹海外业务,站在一线的只有刘强东,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自己曾经的梦想。

只是这份坚守,在京东掉出电商前三的现实里,多了几分孤勇。遗憾的是,这份孤勇没能抵挡住行业风向的转变。

双十一的结局,早已写好?

京东的失势,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直播电商的新浪潮。

2024年,中国直播电商的交易额攀升至4.3万亿元,占到了整体网上零售总额的30%。更夸张的是,直播电商贡献了整个电商行业80%的新增量。

而抖音无疑是直播电商的最大赢家。它以短视频起家,天然就具备强大的流量优势,再加上精准的算法推荐,能够将合适的商品推给最需要的用户。数据显示,2024年抖音电商的交易额增长了30%,是整个行业增速最快的平台。

一边是凭直播电商逆袭的流量新贵,一边是守不住前三的传统巨头,核心利益早已深度纠缠,此刻“仇人见面分外眼红”,京东与抖音掐得难解难分,实属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。

刺刀见红,谁笑到最后也不好说——毕竟这场双十一大战从不是京东与抖音的 “二人转”,阿里、小红书等玩家早已在赛道上全力冲刺,将战局搅得更显扑朔迷离。

作为电商江湖的老大哥,阿里虽稳居交易额榜首,却丝毫没有松懈:天猫今年直接取消沿用13年的跨店满减,以“官方立减15%起”的直降模式简化玩法,还把88VIP会员体系作为核心抓手,试图通过消费者精细化运营巩固存量优势。

小红书也直接将“立减15%及以上”设为商家参与大促的核心门槛,试图用简单直接的优惠承接站内旺盛的种草需求。

最终局面就是,双十一的战鼓还没正式敲响,各大平台早已杀红了眼,纷纷用“提前开跑”抢滩市场。京东9号就开打了,比去年早了5天;抖音更狠,57天超长待机;天猫也不甘示弱,31天大促……

可热闹归热闹,今年双十一的结局,或许早已经写好了。

2015年双十一,“跨店满减”刚登上舞台时,用户眼前一亮,“花10分钟凑单,能省50块,值!”

到了2024年,新鲜已变成了负担。央视财经的调查显示,68%的消费者坦言“看到复杂规则就直接划走”。

平台打破头,但消费者不买账了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,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,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。